图为工友们在隧道内清淤。 陈星衡 摄
隧道清淤是个脏活累活,安洪生总会照顾年龄大的师傅们,让他们从事淤积装袋等劳动强度小一些的活,自己则和年轻工友们干最重的“转运”活。他们提着沉重的编制袋、挥舞着胳膊,三步并两步的把编织袋一袋一袋地往轨道车上“甩”。有时候清淤时候受条件限制,需要把手伸进冰冷的淤积里,一把一把将淤积从侧沟中掏出来。
“带了两层口罩,都挡不住这黑灰。”作业时灰尘飞扬,大家都戴着口罩、手套、帽子等,口罩夹层都是黑色的印记,每次清理淤积他们都要挥动铁锹千百次,来来回回要走几万步。来一趟秦岭隧道不容易,为节约作业时间,安洪生和他的工友们带着干粮上“战场”,一干就是一天。
走出洞口,早已过了中午饭点、大伙摘下口罩,就着隧道里的冰水简单洗了把手脸,便席地而坐吃起了干粮。6个小时的奔波,每个人的脸上都形成了一道道黑色印记。“虽然又脏又累,但是每当走出隧道,看到一趟趟列车安全通过,再多辛苦都值了。”安洪生说。(完)
【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】汤钊猷:因为入党,立志努力工作报效国家****** 汤钊猷,肿瘤外科学家、小肝癌研究奠基人,他主要从事肝癌临床诊治和基础性研究,在国际上最早系统提出“亚临床肝癌”概念,主编英文版《亚临床肝癌》专著,它使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提高一倍,使肝癌从“不治之症”向“部分可治之症”转化。20世纪90年代起,他将研究方向转到肝癌转移复发上,通过三项技术创新,建成国际首例“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”, 并因此获得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